掉牙齿是什么引起的
掉牙齿可能由龋齿、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颌骨肿瘤等原因引起。牙齿脱落通常与口腔卫生不良、年龄增长、全身性疾病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侵蚀形成的病损,长期未治疗可导致牙体缺损甚至脱落。龋齿多与高糖饮食、清洁不足有关,表现为牙齿黑斑、冷热敏感。治疗需清除腐质后填充,常用药物包括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溶液等局部制剂,严重者需根管治疗或拔牙。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患者常有牙龈出血、口臭症状。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专业清洁,配合使用甲硝唑口颊片、西吡氯铵含片等药物控制感染,晚期需牙周夹板固定或种植修复。
3、外伤
撞击、跌倒等外力作用可直接造成牙齿折断或完全脱位。外伤后可能出现牙髓暴露、牙根折断等情况。应急处理需保存脱落牙体于生理盐水中立即就医,后续可能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树脂粘接或义齿修复等方式治疗。
4、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量减少会影响牙槽骨密度,导致牙齿稳固性下降。骨质疏松患者可能伴发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可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口腔方面需加强义齿维护和咬合调整。
5、颌骨肿瘤
颌骨囊肿或恶性肿瘤会破坏牙槽骨结构,引发病理性牙齿松动。常见症状包括颌骨膨隆、麻木感。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治疗可能涉及病灶刮除术、颌骨切除术等外科干预,配合放疗或化疗,术后需口腔修复重建。
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限制碳酸饮料及高糖食品摄入,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发现牙齿松动、牙龈肿胀等异常时及时就诊,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牙齿缺失。儿童换牙期需区分生理性乳牙脱落与病理性脱位,必要时进行间隙保持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