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肚子疼怎么办
吃海鲜后肚子疼可通过禁食观察、热敷腹部、补充水分、服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吃海鲜后肚子疼通常由食物过敏、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禁食观察
吃海鲜后出现轻微腹痛时,建议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暂时禁食4-6小时,观察症状变化。若腹痛逐渐缓解,可少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禁食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热敷腹部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腹部疼痛部位,温度控制在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3、补充水分
腹痛伴随腹泻时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液体,24小时总补液量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酒精及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4、服用药物
细菌感染引起的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过敏反应可选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胃肠痉挛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呕吐物带血、高热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寄生虫感染需进行粪便检查确诊,食物中毒需留取呕吐物或粪便样本送检。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出现喉头水肿,需急诊注射肾上腺素。
日常应选择新鲜海鲜,充分加热煮熟后食用。有过敏史者避免食用贝类、甲壳类等易致敏海鲜。食用海鲜后出现不适可饮用姜糖水缓解,但症状持续或加重时不要自行用药。储存海鲜需冷冻保存,烹饪前彻底解冻,避免反复冻融。外出就餐时注意观察海鲜新鲜度,出现异味立即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