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引起中耳炎怎么办
儿童感冒引起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感冒继发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鼻腔通畅
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诱发中耳炎。家长需帮助儿童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或遵医嘱使用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缓解鼻塞。睡觉时可抬高床头,避免分泌物倒流。若儿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用于细菌性中耳炎局部治疗。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细菌繁殖。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避免药物接触眼睛。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中耳穿孔者禁用。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适用于中重度感染。细菌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家长需按疗程给药,避免自行停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可配合益生菌调理。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积液严重伴听力显著下降者,耳鼻喉科医生可能建议穿刺抽液。该操作可迅速缓解耳闷胀感,获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多数儿童穿刺后1-2周鼓膜可自行愈合。
5、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或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可能需手术放置通气管。通气管通常保留6-12个月,期间能平衡中耳压力,促进积液排出。术后禁止游泳,洗澡时建议使用耳塞。置管脱落前需定期复查耳镜。
儿童感冒后家长应密切观察耳部症状,避免用力擤鼻或呛奶。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掏耳。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耳痛、耳道流脓等症状,应立即就诊。预防方面,及时治疗感冒、接种肺炎疫苗、避免二手烟暴露均有助降低中耳炎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