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化性溃疡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慢性消化性溃疡通常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胃液分析等化验检查。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消化性溃疡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大小及形态,同时可进行组织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过程中可能引起轻微不适,但通常耐受性良好。胃镜能清晰显示胃窦、胃角等常见溃疡好发区域,并评估黏膜炎症程度。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及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碳13/14呼气试验无创且准确率高,需停药4周后检测。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3、血常规
血常规可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慢性溃疡出血可能导致血红蛋白下降。长期隐性失血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合并感染或其他系统性疾病,需进一步排查。
4、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能发现肉眼不可见的消化道出血,采用免疫化学法特异性较高。检查前3天需避免食用红肉、动物血等干扰因素。持续阳性结果需警惕溃疡活动性出血或恶性病变可能,应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通过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和最大酸排量,辅助鉴别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呈现高胃酸分泌状态。该检查需插管采集胃液,操作相对复杂,目前已逐渐被胃镜检查替代。
确诊慢性消化性溃疡后,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度饮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戒烟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保持情绪稳定可降低溃疡复发概率。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