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怎么办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药物、疼痛管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周围神经病变通常由长期高血糖、微血管病变、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
严格监测并维持空腹血糖在合理范围,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采用饮食调整配合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或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持续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加重肢体麻木、刺痛等症状。
2、营养神经药物
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胶囊等药物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甲钴胺可促进髓鞘修复,依帕司他能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少山梨醇堆积对神经的损害。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3、疼痛管理
针对烧灼样疼痛可选用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调节钙通道,或外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镇痛。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缓释片仅用于重度疼痛且需警惕成瘾性。疼痛发作时建议保持患肢保暖。
4、物理治疗
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促进神经修复,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日进行足部按摩及踝泵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存在足部感觉减退者需避免长时间压迫,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
5、手术治疗
对严重神经卡压病例可行神经减压术,如腕管综合征的腕横韧带松解术。足部溃疡合并感染时可能需要清创或截趾手术。术前需评估血管状况及伤口愈合能力。
日常需穿着无接缝棉袜保护足部,每日检查双脚有无破损或水泡,洗脚水温不超过37℃。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久坐不动。戒烟限酒以改善微循环,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