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的表现及治疗
新生儿泪囊炎主要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睑红肿、泪囊区压痛等症状,可通过按摩泪囊区、抗生素滴眼液、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方式治疗。新生儿泪囊炎通常由鼻泪管发育不全、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按摩泪囊区
按摩泪囊区是新生儿泪囊炎的保守治疗方法,家长需洗净双手后用指腹轻轻按压内眼角与鼻根交界处,向下滑动按摩,帮助疏通鼻泪管。按摩可与热敷配合,每日重复进行多次。该方法适用于鼻泪管膜未完全破裂的早期患儿,若按摩后症状无改善,需及时就医。
2、抗生素滴眼液
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可用于控制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结膜充血、黄色脓性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家长需遵医嘱按时滴药,滴药前清洁患儿眼部分泌物,避免药液污染。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3、泪道冲洗
泪道冲洗适用于按摩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判断阻塞部位。操作时需使用专用泪道冲洗针头,冲洗液可能从鼻腔或口腔流出。该方法可暂时缓解分泌物淤积,但无法根治结构性阻塞,反复冲洗无效者需进一步治疗。
4、泪道探通术
泪道探通术通过探针扩张鼻泪管下端的膜性阻塞,适用于出生后6个月仍未自愈的患儿。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成功率较高,术后需继续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少数患儿可能因探通造成假道形成或泪小点撕裂,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5、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适用于复杂型鼻泪管阻塞或探通术失败病例,通过建立泪囊与鼻腔间新通道引流泪液。手术需全身麻醉,术后可能需留置硅胶管数月。该术式创伤较大但远期效果明确,家长需注意术后鼻腔出血和感染迹象的观察。
家长应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患儿眼周分泌物,保持眼部卫生。哺乳时抬高患儿头部,避免乳汁反流刺激泪囊区。若发现患儿持续流泪、眼睑粘连或角膜混浊,须立即就诊。治疗期间避免强光刺激,遵医嘱定期复查泪道通畅情况,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