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的血水为什么要咽下去
拔牙后的血水一般建议咽下去,有助于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拔牙后口腔内会有少量渗血,血水中含有凝血因子,咽下后可以避免频繁吐口水对伤口造成刺激,减少出血风险。
拔牙后伤口处会形成血凝块,这是自然止血的关键步骤。血凝块可以封闭血管断端,防止持续出血,同时为后续组织修复提供基础。如果频繁吐出血水,口腔内压力变化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继发性出血或干槽症。干槽症表现为剧烈疼痛、口腔异味,需要专业处理。咽下血水能维持口腔内稳定环境,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能加速止血过程。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或使用吸管,这些动作都可能干扰血凝块形成。
部分患者可能因血腥味或心理因素难以咽下血水,此时可轻微低头让血水自然流出后用纱布轻压擦拭。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吸吮或擦拭伤口区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拔牙后出血风险较高,更需谨慎处理血水。若出血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液,应立即联系医生。术后48小时内避免进食过热、过硬或辛辣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有助于减少刺激。
拔牙后24小时内可适当冰敷面部减轻肿胀,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弯腰等增加头部压力的动作。术后3天内唾液带血丝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肿胀加重,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及时就医。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止痛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恢复期间注意口腔卫生,24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避免触碰伤口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