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对于骨折的分期
蒙医将骨折治疗分为血热期、消肿期、愈合期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损伤后的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过程。
血热期通常出现在骨折后1-7天,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蒙医认为此阶段需清除淤血、抑制炎症,常用药物如嘎日迪五味丸能活血散瘀,配合冰片等外敷降温。治疗期间需严格制动,避免患处活动加重出血,同时禁食辛辣燥热食物以防血热加剧。
消肿期多发生在骨折后2-4周,肿胀逐渐消退但存在淤青和压痛。蒙医采用通络散结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使用森登四味汤调节体素平衡,配合沙棘膏等外用药加速淤血吸收。此阶段可开始适度关节活动,但需避免负重,饮食宜补充骨汤、乳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
愈合期出现在骨折后4周至3个月,骨痂形成后进入功能恢复阶段。蒙医主张强筋壮骨疗法,常用那仁满都拉等方剂改善骨质代谢,配合矿泉浴、手法按摩等物理疗法。此时可逐步增加康复训练,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造成二次损伤。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可食用牛羊软骨、奶酪等传统蒙餐补充营养。若出现异常疼痛或愈合延迟,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蒙医强调三期治疗需根据个体体质差异灵活调整,建议在专业蒙医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