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惊厥如何处理
宝宝发热惊厥时需立即采取侧卧位防止窒息,并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通常5分钟内可自行缓解。发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由高热、病毒感染等因素诱发,可分为单纯性与复杂性两类。
1、保持体位
将患儿置于平坦处侧卧,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阻塞气道。不可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关,防止二次损伤。记录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长及具体表现,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2、物理降温
惊厥停止后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水温控制在32-34℃。禁止酒精擦浴或冰敷,避免寒战加重体温波动。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但需避免在抽搐发作时给药。
3、观察体征
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及意识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超过5分钟、单侧肢体抽动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能提示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需通过脑脊液检查或脑电图进一步鉴别。
4、预防复发
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发热时需提前使用退热药,体温超过38℃即可给药。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保持室内通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反应,家长需加强48小时内体温监测。
5、就医指征
首次发作、发作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24小时内反复发作等情况需完善电解质、头颅CT等检查。排除癫痫、代谢异常等疾病后,通常无须长期抗癫痫治疗,但需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发热期间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家长需掌握急救措施,避免惊厥时喂食或喂药。若患儿有热性惊厥家族史或既往发作超过3次,可咨询医生是否需携带地西泮直肠凝胶应急使用。注意观察发热诱因,及时治疗中耳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原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