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阻塞性黄疸症状
婴儿阻塞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陶土色大便、尿液深黄等症状。阻塞性黄疸可能与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汁淤积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皮肤巩膜黄染
皮肤和眼白部分呈现明显黄色是阻塞性黄疸最直观的表现。黄疸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四肢蔓延,颜色呈橙黄或暗黄色。这种黄染与生理性黄疸不同,会持续加重且不退,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家长需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范围和颜色变化,若出生2周后仍持续或加深应及时就医。
2、陶土色大便
正常婴儿粪便应为黄色或金黄色,而阻塞性黄疸患儿因胆汁无法排入肠道,大便会逐渐变成灰白色或淡黄色黏土样。粪便可能质地较硬,气味减轻。家长需每日记录大便颜色变化,发现异常时可用手机拍照留存供医生参考。
3、尿液深黄
婴儿尿液颜色加深至浓茶色或酱油色是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的表现。尿布上会留下明显黄色渍痕,排尿次数可能减少。家长需对比不同时段尿色,避免与浓缩尿混淆。若同时出现大便变白和尿色加深,提示胆道梗阻可能性较高。
4、肝脾肿大
医生体检时可触及肝脏质地变硬、边缘钝,部分患儿脾脏也会增大。这提示胆汁淤积已造成肝细胞损伤,可能伴随腹胀、腹壁静脉显露等体征。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腹部是否异常膨隆,触摸时有无哭闹反应。
5、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胆汁淤积会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肌肉松弛、反应迟钝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关注喂养困难和异常出血情况。
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其至儿科或新生儿科就诊,通过血胆红素检测、腹部超声、MRCP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护理中需保持皮肤清洁减轻瘙痒,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EK,避免使用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暂停进食高脂肪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考虑改用部分水解配方。定期随访肝功能指标,监测黄疸消退情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