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遗传病吗
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但不完全属于遗传病。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增长、肥胖、高盐饮食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患病的概率可能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钠代谢紊乱等,进而影响血压调节。这类患者需更早开始血压监测,并采取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预防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习惯会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钠摄入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加,酒精和尼古丁则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生活方式可降低血压5-20毫米汞柱。
3、年龄增长
随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肾功能减退,血压调节能力减弱。50岁以上人群收缩压每年可能上升1-2毫米汞柱。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变化。
4、肥胖
体重指数超过28时,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引发胰岛素抵抗,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重5-10公斤可使收缩压下降2-10毫米汞柱。
5、继发性疾病
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原发病,如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能需血管成形术,库欣综合征需手术切除肿瘤。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采用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长期服药者不可擅自停药,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者需同时控制血糖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