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预防结膜炎的方法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9-1654977次浏览

结膜炎这一眼科疾病知道的人应该不少,那么预防结膜炎的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专家们来为大家分析介绍下,预防结膜炎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洗手是预防结膜炎传染最重要的防护措施。眼科医生们每天接触那么多结膜炎病人,保护自己的有效措施就是洗手。每看完一个病人,医生们都会洗手,防止造成病人之间相互传播。在日常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回到家中一定要洗手,任何时候都不要用手搓揉眼睛,如果家中有"结膜炎"人,还需要配备一些医用酒精消毒双手。

第二、游泳前后谨记滴一两滴眼苭水,儿童应选择专用型眼苭水。结膜炎流行高峰,应暂停游泳至情况好转。游泳时使用泳镜可减少池水与眼睛的接触,有效隔绝细菌。原来选择泳镜也有决窍,泳池镜镜框边缘要柔顺、不易刮伤脸部;近视者,可戴用度数相当的泳镜;戴隐形眼镜戏水会增加感染机会,所以并不鼓励,若非戴不可,必须外加泳镜,这就是预防结膜炎的方法。

第三、家中有结膜炎病人的,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为家人、朋友滴眼苭水,也有机会被感染,所以预防结膜炎应及时洗手及进行消毒,杜绝结膜炎隐患;患病者的用具最好能在热水中浸泡15分钟或放在烈日下暴晒以彻底消毒。

综上所述,就是专家们对预防结膜炎的方法的简单分析。在看过上述的介绍之后,大家应该对预防结膜炎的方法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更多地对其重视。

相关推荐

眼睛里布满红血丝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健康人的眼睛里也布满了特别细微的血管,但不容易发现。眼睛能看到红血丝是因为结膜或表层巩膜血管扩张,导致眼睛出现红血丝。眼睛里全是红血丝的原因如下:一、眼睛发炎,比如结膜炎,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眼睛有红血丝。如果红血丝伴有眼灼热感、眼睛涩、分泌物增多,应考虑结膜充血。二、如果眼睛里有红血丝,伴有视物不清,眼睛疼、胀,眼压高,应考虑睫状充血。三、过度用眼会造成视疲劳,也会使眼睛出现红血丝。四、经常进行眼部化妆、经常熬夜、上火等,都会引起眼睛出现红血丝。
语音时长 02:28

2021-10-15

62322次收听

02:58
新生儿左眼眼屎多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左眼眼屎多又黄的原因如下: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由于呼吸道和眼睛相通,所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眼睛的结膜炎,出现眼屎多又黄。二、如果是一只眼睛眼屎多又黄,是眼部感染性疾病,如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急性泪囊炎。三、如果婴儿出生后即可发现患眼异泪,伴有分泌物压迫内囊区,可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看得到内道的阻塞,有分泌物被冲出,其实就是医生所说的新生儿泪囊炎。四、淋病奈瑟菌角膜炎的表现是双眼流泪,分泌大量黄色脓性的分泌物。
03:01
戴隐形眼镜眼睛红血丝怎么消除
造成眼睛红血丝或异常分泌物增多,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一、结膜炎,这时应立即停戴隐形眼镜,并给与抗生素滴眼液,比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者是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也可以用非甾体类的眼药水,比如普拉洛芬或双氯芬酸钠等,每日3~4次,每次1滴,保持眼部清洁。二、角膜缺氧,可以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3次,以达到消除眼红的目的。如果出现角膜上皮的损伤,需要给予促角膜修复的药物对症治疗,可点贝复舒等眼药水,每天3~4次,促进角膜损伤的修复。
03:01
戴隐形眼镜有红血丝是为什么
通常是由于不正确的佩戴方法,或长时间佩戴引起局部的感染,比如造成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损伤,引起局部的充血、异物感,或伴有分泌物。发现眼睛出现明显红血丝增多,也可能是镜片清洗、消毒不严导致的继发感染。如果眼睛还出现眼屎增多,可能是结膜炎。如果逐渐出现怕光、流泪、视物模糊,可能是角膜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感冒患者手上往往带有大量的病菌,易在取戴隐形眼镜时进入眼中。此外,感冒常伴有结膜炎,戴隐形眼镜会使炎症加重,有过敏症的人配戴隐形眼镜,易引起的并发症有轻微炎症。
结膜炎如何治疗
结膜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治疗:第一,要严格保持眼部卫生,不能用手去揉搓眼睛,也不能与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第二,需要点抗感染的滴眼液治疗。例如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不霉素滴眼液,夫西地酸滴眼液等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阿西洛韦滴眼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等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第三,对于过敏因素造成的结膜炎,则可以使用抗过敏的滴眼液治疗。例如萘敏维滴眼液,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等。第四,在结膜炎病情严重的阶段,也可以短时间使用激素滴眼液来减轻症状。例如氟米龙滴眼液等。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19

92166次收听

结膜炎手术能好吗
结膜炎是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是最常见的眼表感染性疾病,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有可能发病,但是以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最为常见,通常是由于不注意眼部卫生引起的,例如用脏手揉眼睛,用不干净的水源洗脸,用污染的毛巾、纸巾、湿巾等擦眼睛,或者是到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游泳池、池塘、河流、湖泊中游泳等,都有可能导致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污染,眼睛感染结膜组织而形成炎症。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眼睛充血,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要通过点抗生素滴眼液治疗消除感染,才能够治愈结膜炎。例如目前常用的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莫西沙星滴眼液,夫西地酸滴眼液等,一般规律治疗一周到两周左右可以将结膜炎治愈。
语音时长 01:09

2021-04-19

92910次收听

02:09
眼睛经常犯结膜炎应该注意什么
眼睛经常犯结膜炎的注意事项:第一,一定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的刺激;此外鱼、虾、牛羊肉等发物以及热带水果,有可能导致上火,存在过敏因素的物质等,都尽量不要吃,饮食要清淡一点。第二,由于结膜炎会造成眼部的各种不适,所以一定不要去揉眼睛,因为手如果不卫生的话,有可能会带来二次的感染,同时有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的伤害。第三,要根据情况及时的选用恰当的药物,譬如消炎药,还有一些非甾体的消炎药以及抗生素,还有一些激素类的眼药水。
结膜炎运动注意事项
一听到结膜炎,我想大家非常熟悉。结膜炎虽然算不上大病,但是得了结膜炎也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结膜炎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快速而且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有可能感染结膜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那么结膜炎患者运动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会给大家详细解答。
如何治愈慢性结膜炎
眼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任何眼睛疾病都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慢性结膜炎是一种顽固性的眼科疾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眼睛受到细菌感染而产生的炎症,治疗慢性结膜炎并不困难,关键是如果能快速的治愈慢性结膜炎,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如何治愈慢性结膜炎?
结膜炎有哪些特效药
现在污染严重,外界刺激给眼睛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其结果就是患结膜炎的人群越来越多,生病的人变多,相应的,治病的药也就跟着越来越多,但是“琳琅满目”的药摆在患者面前还真是不容易区分孰好孰坏,哪个适合自己,哪个属于禁忌,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下面带大家了解
结膜炎有什么后遗症
结膜炎有什么后遗症呢?如果说一种结膜炎没有得到很好很正规系统的治疗都有可能会遗留后遗症。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形成瘢痕引起眼睑挛缩造成眼睑畸形,形成眼睑内外翻,引起倒睫。有些结膜炎会形成睑球粘连。还有一些比较重的结膜炎有可能会波及角膜引起角膜溃疡,最终导致视力丧失。如果说一个过敏性结膜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也有可能会引起角膜变性。而特异性的角结膜炎由于长期频繁的用药也有可能会导致青光眼或者白内障。因此结膜炎虽然是眼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却万万不可轻视,一定要给予正规系统的治疗才可以。只有正规系统的治疗它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轻结膜炎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并发症。也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32

2020-10-20

56653次收听

春季结膜炎有哪些临床类型
春季结膜炎有哪些临床类型?临床上可以引起结膜炎的原因有很多,且结膜炎还是结膜疾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病症。那么为了可以使结膜炎患者能够尽早的将病症治愈,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春季结膜炎临床类型。
什么是结膜炎
结膜炎首先先了解一下结膜的定义。结膜就是人们说的白眼珠,中间的角膜人们叫黑眼珠,周边的白色的很清爽的是白眼珠。白眼珠的组成的最表面就是结膜。结膜的组织是薄的很柔软的膜,对于眼球有保护作用。在这一层膜发生炎症,医生就叫结膜炎。因为结膜是在眼球最外边的组织,所以它是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它表面有一层泪膜来包裹着,所以它感染发生的机会就比较多。临床上最常见的结膜炎,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红眼病。红眼病表现的突然的眼睛红,有大量的分泌物,甚至有的时候眼睛会痒,或者是白眼珠变成红色,还有水肿,肿起来,有的时候甚至肿起的非常高,突出到眼球外边来,这就是医生常说的结膜炎。
语音时长 01:18

2020-02-27

55477次收听

02:14
结膜炎多久能好
结膜炎可以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当发生急性结膜炎或者当其它结膜炎的时候,需要尽早进行药物干预,用药具有针对性,比方眼睛局部应用眼药水为主,不需要大量的全身应用抗菌素、抗病毒药物。如果进行药物干预治疗,一般的病程两到三周就会完全恢复。但是如果发生结膜炎后,进行一些不恰当的治疗,比方说给予不恰当的热敷、冲洗,或者用其它的药物熏蒸等等,可能会干扰结膜炎正常有效的治疗和病程。所以在临床上急性结膜炎的病程延长甚至延续两个月,这往往都是不恰当的治疗造成。
色甘酸钠滴眼液说明书
色甘酸钠滴眼液的说明书介绍了作用机制,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春季过敏性结膜炎,属于一种抗过敏药物。其药物成分为色甘酸钠,具体使用时一次可用1~2滴,用药次数可根据病情来定,但要留意不良反应和禁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