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发热、活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及全身乏力等。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椎体及周围组织炎症,可能因外伤、血源性感染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导致,需及时就医治疗。
1、局部疼痛:早期表现为病变椎体周围持续性钝痛或剧痛,夜间加重,活动时疼痛加剧,可能向胸腹部或下肢放射。疼痛部位通常与感染椎体位置对应,如颈椎感染可引发颈部疼痛,腰椎感染则表现为下腰部疼痛。伴随椎旁肌肉痉挛,患者常采取强迫体位以减轻疼痛。
2、发热:多数患者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高热寒战。发热多呈弛张热型,与感染毒素吸收相关。若合并脓毒血症,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伴意识模糊等全身中毒症状。
3、活动受限:因炎症刺激和疼痛反射,患者脊柱活动度明显下降,如颈椎感染时转头困难,腰椎感染时弯腰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脊柱强直,被动活动可诱发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因椎体破坏导致病理性骨折,进一步加重活动障碍。
4、神经功能障碍:当脓肿或破坏的椎体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甚至截瘫。颈椎受累可致上肢感觉运动异常,胸椎病变可能引发束带感,腰椎感染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或马尾综合征。
5、全身乏力:由于感染消耗和疼痛影响睡眠,患者常伴有显著疲劳、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慢性病程者可能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儿童患者可呈现生长发育迟缓。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急性期可尝试冷敷缓解疼痛。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若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引流或椎体稳定术,术后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及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