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检查项目
肝炎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检测和肝组织活检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肝炎类型、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及解毒功能。ALT和AST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汁淤积或溶血有关。该检查适用于各类肝炎的初步筛查和疗效监测。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通过ELISA或化学发光法检测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如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可明确病毒性肝炎类型。乙肝还需补充HBV-DNA定量,丙肝需HCV-RNA检测。病毒标志物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金标准,对母婴阻断和抗病毒治疗有指导意义。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回声及门静脉宽度,初步判断肝硬化、脂肪肝或占位性病变。CT或MRI能更精准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和肿瘤性质。影像学检查对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非病毒感染性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肝脏弹性检测
采用FibroScan等无创设备通过超声波测量肝脏硬度值,可量化评估肝纤维化分期。数值超过7.4kPa提示显著纤维化,超过12.5kPa提示肝硬化。该检查适用于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监测,避免反复穿刺活检。
5、肝组织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对疑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有确诊价值。活检可能引起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肝炎患者检查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日常应戒酒、控制体重,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避免腌制、霉变食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