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肠胃炎怎么办
2岁宝宝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等方式治疗。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胃肠炎发作期间应暂停固体食物12-24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从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烂面条、土豆泥等低纤维软食。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少量多餐喂养,每日可分6-8次进食。恢复期可适量添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修复肠黏膜。
2、补充水分
每10-15分钟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优先选择低渗型补液盐。观察排尿频率和尿色,保持每4-6小时有一次淡黄色小便。可配合饮用米汤、稀释苹果汁补充电解质。若出现持续8小时无尿、眼窝凹陷等脱水征象需立即就医。
3、热敷腹部
将温水袋温度控制在40℃以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宝宝脐周区域,每次热敷10-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可缓解肠痉挛疼痛。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力度以手指按压后可见皮肤轻微凹陷为宜,每日可重复3-4次。
4、口服补液盐
选择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调配。轻度脱水按50ml/kg体重补充,4小时内分次喂服。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补液期间监测体重变化,每减轻1kg体重需额外补充1000ml液体。
5、使用益生菌
可选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儿童专用益生菌制剂。益生菌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用37℃以下温水冲调。连续使用5-7天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腹胀、皮疹等不良反应。
护理期间需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预防尿布疹。恢复期避免生冷食物,保持餐具消毒,家庭成员注意手卫生。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脱水症状无改善,应及时至儿科急诊就诊。平时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分开处理,定期给玩具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