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是怎样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是一种由风湿热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开口面积缩小、血流受阻,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1、病因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起,反复风湿热发作导致二尖瓣瓣叶增厚、粘连,瓣口逐渐狭窄。病程进展中可能伴随瓣膜钙化,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部分患者因肺静脉高压引发咯血,严重者可能发生急性肺水肿。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特征性听诊表现。
3、病理改变
二尖瓣瓣叶交界处融合形成漏斗状狭窄,瓣膜增厚可达正常2-3倍。左心房压力持续升高可导致心房扩大、附壁血栓形成,肺动脉高压可能引发右心室肥厚及三尖瓣反流。
4、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测量瓣口面积、评估跨瓣压差。X线可见左心房增大导致的食管压迹,心电图可能显示二尖瓣型P波。心导管检查适用于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评估。
5、治疗原则
轻度狭窄可采用利尿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中重度狭窄需考虑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或外科瓣膜置换。合并房颤者需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需预防风湿热复发。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升以内,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出现新发心悸、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拔牙等有创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