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样大便
脓样大便通常提示肠道存在感染或炎症,可能由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或肠道肿瘤等疾病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
1、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导致结肠黏膜化脓性炎症,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同时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2、溃疡性结肠炎
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的结肠慢性炎症,常见持续腹泻伴脓血便、腹部绞痛。需通过美沙拉嗪肠溶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益生菌制剂控制病情,严重时需生物制剂治疗。
3、克罗恩病
全消化道节段性肉芽肿性炎症,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及脓样便。治疗常用布地奈德胶囊、硫唑嘌呤片、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合并狭窄时需手术干预。
4、肠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引起溃疡,典型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伴脓血便。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需6-9个月。
5、肠道肿瘤
结肠癌或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时可见脓血便,多伴随体重下降、肠梗阻。确诊需肠镜活检,早期手术切除为主,晚期需结合放化疗。
出现脓样大便时应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高脂食物,选择低渣饮食如米粥、软面条,适量补充温盐水防止脱水。记录排便频率及性状变化,就医时携带粪便样本送检。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所有治疗需在消化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住院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腹部CT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