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低血糖怎么办
婴儿低血糖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静脉输注葡萄糖、监测血糖、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婴儿低血糖通常由早产、喂养不足、代谢异常、感染、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对于轻度低血糖的婴儿,增加喂养频率是首要措施。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缩短间隔至1-2小时,配方奶喂养可适当增加单次奶量。喂养后需复测血糖,若仍低于2.6mmol/L需结合其他干预。早产儿或吮吸力弱者可采用鼻饲管喂养,确保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葡萄糖6-8克。母亲哺乳期需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母乳强化剂。
2、静脉输注葡萄糖
血糖低于2.2mmol/L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时,需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2ml/kg,继以6-8mg/kg/min持续输注。输注过程中每30分钟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2.8-7mmol/L。顽固性低血糖需调整葡萄糖浓度至12.5%,同时检测胰岛素和酮体水平。静脉治疗期间需同步排查高胰岛素血症、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病因。
3、监测血糖
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需完成首次血糖检测,之后每3-6小时监测直至稳定。使用专用新生儿血糖仪采足跟血,避免过度挤压导致假性偏低。记录每次喂养量与血糖值变化曲线,血糖波动大时增加至每小时监测。出院后家庭监测需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发现血糖低于3mmol/L时立即喂食并就医。
4、治疗原发疾病
由败血症引起的低血糖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可用二氮嗪口服混悬液抑制胰岛素分泌,枫糖尿症患儿需限制支链氨基酸摄入。遗传代谢病如糖原累积症需夜间持续胃管喂养玉米淀粉,半乳糖血症患儿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所有病因治疗需在新生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部分病例需基因检测确诊。
5、预防复发
出院后维持每2-3小时喂养,夜间间隔不超过4小时。早产儿可添加葡萄糖聚合物至母乳中,添加量从5%逐渐增至10%。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过高增加消耗,室温维持在24-26℃。定期随访至纠正月龄6个月,复查血糖及生长发育指标。家长需掌握面色苍白、出汗、肌张力低下等低血糖征兆的识别方法。
日常护理需注意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寒冷刺激增加能量消耗。喂养时保持婴儿清醒状态,确保有效吸吮,每次哺乳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记录每日尿量及排便次数,观察有无嗜睡、拒食等异常表现。建议家长定期参加新生儿护理培训,掌握正确喂养姿势与应急处理措施。若婴儿出现震颤、呼吸暂停等严重症状,须立即送往医院儿科急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