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中耳炎流脓怎么办
孕妇中耳炎流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孕妇中耳炎流脓时,需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脓液积聚。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分泌物,禁止用力掏耳或自行冲洗,以免损伤鼓膜。清洁后可用医用消毒液局部消毒,但需避免液体流入耳道深处。若脓液黏稠,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软化后再清理。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局部抗生素可用于控制耳道感染。孕妇使用前需评估药物安全性,避免选用妊娠禁忌成分。滴药前需将耳道脓液清理干净,头侧倾使患耳朝上,滴入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使用2-3次,疗程不超过7天,若症状无改善需及时复诊。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等口服抗生素适用于中重度感染。孕妇用药需严格遵循产科医生指导,优先选择B类妊娠安全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耳痛程度,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耐药性。合并发热者可配合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禁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4、鼓膜穿刺
对于鼓室积脓严重者,耳鼻喉科医生可能建议行鼓膜穿刺术。该操作在局部麻醉下用细针抽出脓液,能迅速缓解耳痛和听力下降。孕妇接受穿刺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多数患者穿刺后配合抗生素治疗可痊愈。
5、鼓膜置管
反复发作的化脓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置管术。通过微型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促进脓液引流。孕妇手术需综合评估妊娠周期和麻醉风险,通常选择孕中期实施。术后需定期耳内镜复查,置管一般保留6-12个月后自行脱落。
孕妇中耳炎护理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睡觉时抬高床头30度,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反流。禁止游泳或潜水,洗澡时用耳塞防护。出现耳痛加剧、高热不退或眩晕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哺乳期用药需咨询医生,部分抗生素可能通过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