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得了急性肠胃炎
孕妇得了急性胃肠炎通常需要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急性胃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孕妇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液、调整饮食,必要时使用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1.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可能通过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出现水样腹泻、低热等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口服补液盐散可预防脱水。孕妇需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2. 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多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可能伴随黏液血便、高热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药敏试验开具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属于青霉素类,头孢克肟颗粒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孕妇应避免生冷食物,餐具需高温消毒。
3. 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食用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非感染性炎症。症状较轻时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能帮助调节菌群平衡。孕妇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刺激胃肠。
4. 电解质紊乱
频繁呕吐腹泻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医生可能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纠正失衡,严重时需住院监测。孕妇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长时间禁食加重脱水。
5. 妊娠反应加重
孕早期激素变化可能放大胃肠不适感,需与急性胃肠炎鉴别。维生素B6片可能缓解孕吐,但持续性呕吐需排除妊娠剧吐。孕妇可尝试生姜茶、苏打饼干等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吐,但须严格遵循产科医生指导。
孕妇发生急性胃肠炎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饮食宜选择煮熟的燕麦粥、软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注意观察胎动变化,如出现剧烈腹痛、阴道流血、持续高热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苹果、山药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修复胃肠黏膜。日常需加强手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确保食物充分加热后食用。
相关推荐
03:14
02:19
02:00
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