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变甲减怎么办
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可通过控制血糖、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并发症管理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糖尿病与肺结核相互影响,需综合干预以改善预后。
1、控制血糖
严格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血糖稳定有助于减少结核菌繁殖风险,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避免高糖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2、抗结核治疗
采用标准抗结核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等,疗程需6-9个月。治疗期间需注意药物与降糖药的相互作用,如利福平可能降低磺脲类降糖药效果。出现肝功能异常、视物模糊等副作用时及时就医。
3、营养支持
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A、D和锌等微量元素。采用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分5-6餐少量进食。若存在营养不良可考虑口服营养补充剂,维持BMI在20-24kg/m²范围内。
4、并发症管理
重点预防糖尿病足和肺结核咯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肺结核患者需注意呼吸道隔离,咳嗽时掩住口鼻。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肺部病灶严重时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5、定期监测
每1-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结核治疗期间每月进行痰涂片检查。胸部CT随访病灶吸收情况,血糖波动大时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家属需协助记录用药情况和症状变化,发现体重持续下降或发热需立即复诊。
患者需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饮食遵循糖尿病食谱基础上增加热量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空腹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结核或降糖药物剂量。家属应协助监测血糖和服药情况,出现意识模糊、严重咳嗽或胸痛等症状时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