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被咬肿了怎么办
宝宝手被咬肿了可通过冷敷消肿、清洁消毒、观察症状、使用药物、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手部肿胀通常由蚊虫叮咬、外伤感染、过敏反应、细菌感染、动物咬伤等原因引起。
1、冷敷消肿
宝宝手被咬肿后,家长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冷敷肿胀部位,每次冷敷5-1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若肿胀伴随皮肤破损则不宜冷敷。
2、清洁消毒
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后,使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消毒。蚊虫叮咬可用肥皂水清洗,动物咬伤需用双氧水反复冲洗。清洁后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宝宝抓挠。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按压止血并及时就医。
3、观察症状
家长需持续观察48小时,注意是否出现发热、红肿扩散、化脓、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蚊虫叮咬通常24小时内消退,若出现水疱、瘀斑或快速扩散的红疹,可能提示过敏反应或感染,需立即就医。
4、使用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地奈德乳膏缓解过敏反应。被毒虫或蛇咬伤时切勿自行用药,应立即就医。所有外用药均需避开眼口鼻等黏膜部位。
5、就医处理
出现发热超过38℃、肿胀直径超过3厘米、伤口深达皮下组织、被野生动物咬伤等情况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或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严重过敏反应需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日常需为宝宝修剪指甲避免抓伤,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防蚊虫,家中宠物定期接种疫苗。被咬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促进修复。家长应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家中常备儿童专用消毒药品和抗过敏药物,但所有药物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若肿胀持续3天未缓解或伴随精神萎靡、拒食等异常表现,须及时至儿科或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