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养肝护肝艾灸哪里

2889次浏览

养肝护肝可艾灸肝俞穴、期门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有助于疏肝理气、调节肝功能。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肝脏的背俞穴。艾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经气血运行,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胁痛、目赤等症状。建议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皮肤微红为度。阴虚火旺者慎用。

2、期门穴

期门穴在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为肝之募穴。艾灸该穴位能疏泄肝火,改善肝郁气滞导致的胸闷、嗳气。可配合旋灸手法增强刺激,注意避免烫伤。孕妇及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是肝经原穴。艾灸此穴具有平肝熄风功效,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有调节作用。建议睡前艾灸,配合按揉效果更佳。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灸疗温度。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通过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间接达到滋肝养血目的。适合长期熬夜人群,采用雀啄灸法效果较好。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艾灸该穴能调和肝脾,改善肝血不足引发的月经不调。建议配合当归等活血药材做隔物灸。经期量多者应暂停使用。

日常养肝护肝需结合穴位艾灸与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控制酒精摄入减轻肝脏负担,适量食用枸杞、菊花等清肝明目食材。情绪管理方面可通过冥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疏解肝郁。若出现持续乏力、黄疸等肝功能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可仅依赖艾灸治疗。艾灸前后注意补充温水,避免空腹操作,施灸后2小时内不宜接触冷水。

相关推荐

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的作用有哪些
苯巴比妥是一种长效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于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的治疗,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孕妇血压低吃什么好补
孕妇血压低可以适量吃富含优质蛋白、铁元素、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鸡蛋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生脉饮口服液、黄芪颗粒、复方阿胶浆等药物。
五天的宝宝打嗝怎么办
五天的宝宝打嗝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腹部按摩、改变喂养方式、保持环境安静等方式缓解。新生儿打嗝多由膈肌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
女性梅毒早期症状
女性梅毒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
拔牙后有白色的东西怎么回事
拔牙后出现白色物质可能是正常愈合过程中的纤维蛋白渗出物或食物残渣,也可能与感染、干槽症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创面渗出物堆积、局部炎症反应、干槽症早期表现、食物残渣滞留、口腔卫生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