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视网膜损伤
治疗视网膜损伤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视网膜损伤可能与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闪光感、视物变形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视网膜损伤早期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胶囊、银杏叶提取物片等,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等。药物治疗需结合具体病因,如感染性视网膜病变需联合抗生素。
2、激光治疗
激光光凝术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等,通过激光封闭渗漏血管或加固视网膜。部分黄斑水肿可采用微脉冲激光,减少对视网膜的热损伤。激光治疗需分次进行,术后需定期复查。
3、玻璃体切除术
对于玻璃体积血、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需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中可能需联合视网膜激光、剥膜等操作。术后需保持特殊体位以促进视网膜复位。
4、巩膜扣带术
适用于单纯性视网膜脱离,通过硅胶带压迫巩膜使视网膜与脉络膜贴附。该手术创伤较小,但可能影响眼屈光状态。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扣带移位。
5、基因治疗
针对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如Leber先天性黑朦,已有基因替代疗法获批。通过病毒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视网膜细胞,需严格筛选适应证。目前该疗法尚处于临床推广阶段。
视网膜损伤患者日常需控制血糖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外伤,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光损伤。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深海鱼类等富含叶黄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出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避免揉眼及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