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腱鞘炎怎么治疗
产后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封闭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产后腱鞘炎可能与激素变化、频繁抱娃、重复劳损、感染、风湿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手腕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等症状。
1、休息制动
减少手腕活动是缓解腱鞘炎的基础措施。避免抱孩子、提重物等动作,必要时使用护腕固定关节。哺乳时可用枕头垫高婴儿减轻手腕压力,日常家务可借助工具完成。持续制动1-2周可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2、热敷理疗
每日用40℃左右热毛巾敷患处10-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每周2-3次。热敷后配合轻柔按摩,从手指向心方向推揉肌腱,注意避开肿胀明显区域。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外用抗炎药。口服药物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哺乳期用药需评估药物安全性,避免影响婴儿。
4、封闭注射
对于顽固性疼痛,医生可能建议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该方式能快速消炎镇痛,但不宜反复多次使用。
5、手术治疗
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腱鞘切开术。手术在局麻下切开狭窄腱鞘,松解粘连肌腱。术后需配合康复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微创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产后腱鞘炎患者需注意调整育儿姿势,避免单手长时间托举婴儿。哺乳时交替更换抱娃姿势,使用腰凳分担手腕压力。每日做腕关节屈伸、旋转等轻柔活动,但避免突然用力。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鱼类、香蕉等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若出现夜间痛醒或手指麻木,应及时复诊排除神经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