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究竟是怎么回事
龋齿可能由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口腔卫生不良、牙齿结构异常、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龋齿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药物治疗、填充修复、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龋齿通常与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感染有关,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患者可能出现牙齿表面黑斑、冷热敏感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含氟牙膏清洁,医生可能开具氯己定含漱液、氟化钠凝胶等药物抑制细菌,严重时需进行窝沟封闭术。
2、饮食不当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或碳酸饮料会加速牙釉质脱矿。糖类被细菌代谢后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矿物质流失。典型表现为牙齿表面白垩色改变或龋洞形成。建议减少进食频率,使用木糖醇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氟保护漆。
3、口腔卫生不良
刷牙不彻底或未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会使牙菌斑长期堆积。菌斑中的细菌代谢产物逐渐侵蚀牙体组织,可能出现邻面龋或牙龈出血。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洁,医生可能推荐使用西吡氯铵含片辅助控制菌斑。
4、牙齿结构异常
发育不良的牙釉质或深窝沟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增加龋齿发生概率。这类牙齿早期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浅龋。可通过涂布窝沟封闭剂预防,已有龋坏时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
5、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具有冲刷口腔和缓冲酸性环境的作用,干燥综合征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唾液减少会加速龋齿进展。患者常伴口腔黏腻感或舌面裂纹。建议多饮水咀嚼无糖口香糖,医生可能开具毛果芸香碱片刺激唾液分泌,严重者需定期涂氟。
预防龋齿需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限制餐间零食摄入,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儿童建议进行窝沟封闭,孕妇及老年人更需加强口腔护理。出现牙齿敏感或变色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龋损加深导致牙髓炎。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控制糖分摄入。
相关推荐
01:14
03:12
03:19
03:13
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