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怎么办
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冷敷镇痛、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运动损伤、骨质疏松、重复应力、病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用硬底鞋或石膏托固定患足4-6周。固定范围需包含足弓及踝关节,避免骨折端移位。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固定期间禁止负重行走,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2、冷敷镇痛
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使用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防冻伤。可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但胃溃疡患者慎用。若出现皮肤麻木需停止冷敷,避免神经损伤。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合并骨质疏松需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若存在开放伤口,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避免影响骨折愈合。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从被动踝泵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弹力带抗阻训练。6周后可尝试部分负重,使用拐杖分散压力。水中步行训练能减少关节负荷,配合超声波治疗软化瘢痕组织。
5、手术干预
移位超过3毫米或关节面受累时需行克氏针内固定术,严重粉碎性骨折可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2天开始非负重活动,4-6周视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物。术后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消毒换药。
恢复期应增加牛奶、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摄入,每日晒太阳15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修复,睡眠时使用足弓垫维持生理曲度。3个月内禁止剧烈跑跳运动,定期复查评估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畸形愈合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