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与增生
腰椎间盘突出与增生是两种不同的脊柱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指髓核突破纤维环压迫神经根,而增生则是椎体边缘骨质异常增生。两者均可导致腰腿痛等症状,但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1、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多因长期劳损或急性外伤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向后外侧突出压迫神经根。骨质增生则与关节稳定性下降有关,机体通过骨赘形成代偿性增加受力面积,过度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
2、典型症状
椎间盘突出常表现为单侧下肢放射痛、麻木感,咳嗽时症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质增生多引起局部钝痛和活动受限,晨起僵硬明显,严重者可出现椎管狭窄症状。
3、影像学特征
MRI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神经受压程度,CT三维重建能准确评估骨赘形态。X线片对增生诊断更敏感,可见椎体边缘唇样突起或骨桥形成。
4、保守治疗
急性期均可采用卧床休息、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物理治疗选择超短波或牵引,增生患者可加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
5、手术指征
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突出患者可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增生患者选择椎管减压成形术。术后需佩戴腰围4-6周并逐步进行核心肌群训练。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睡眠选择硬板床。每周进行3-4次游泳或小燕飞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急性发作期可局部热敷,但避免盲目推拿。建议每半年复查脊柱动态位X线片监测病情进展,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