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的护理
脊柱损伤的护理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脊柱稳定、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护理方法主要有卧床制动、体位管理、皮肤护理、呼吸训练、康复锻炼。
1、卧床制动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使用硬板床配合颈托或腰围固定。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脊柱扭转。床栏防护防止坠床,排便排尿使用便器减少体位变化。制动时间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通常需4-8周。
2、体位管理
颈椎损伤者垫薄枕保持中立位,胸腰椎损伤者腰下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侧卧位时背部垫支撑枕。坐起需医生评估后逐步进行,首次坐起不超过30度且需佩戴支具。
3、皮肤护理
每日检查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皮肤,使用减压敷料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便后及时清洁会阴。营养支持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已出现压疮时采用泡沫敷料联合红外线治疗。
4、呼吸训练
高位脊髓损伤者需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次吹气球锻炼肺活量。痰液粘稠时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溶液,叩背排痰避开脊柱部位。监测血氧饱和度,备好吸痰设备。合并肺炎时需头孢克洛颗粒等抗感染治疗。
5、康复锻炼
稳定期开始四肢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次防止肌肉萎缩。肌力达3级时进行桥式运动、直腿抬高等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下床前需穿戴定制支具,逐步增加站立时间至30分钟。
脊柱损伤后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X线或核磁观察愈合情况。饮食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补充,每日饮用500毫升牛奶,适量晒太阳。心理疏导帮助适应生活改变,家属需学习导尿等护理技能。出现发热、感觉异常加重等情况时立即就医。康复阶段避免提重物、剧烈扭转等动作,睡眠使用记忆棉床垫减轻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