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期间该如何滴药
儿童中耳炎期间滴药需遵循清洁耳道、正确体位、药物温度适宜、控制药量、避免污染等步骤。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
1、清洁耳道
滴药前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堵塞药物进入。若耳垢坚硬,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清理。禁止用尖锐物品掏耳,以免损伤鼓膜。
2、正确体位
患儿侧卧患耳朝上,成人向后上方轻拉耳廓,婴幼儿向后下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滴药后保持体位5分钟,避免药液流出。哭闹儿童可包裹襁褓稳定体位。
3、药物温度
药液需接近体温,可将药瓶置于掌心预热2分钟。低温药液刺激前庭器官可能引发眩晕,高温则可能烫伤耳道黏膜。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需摇匀后使用。
4、控制药量
通常每次滴入3-5滴,具体遵医嘱。过量可能导致药液外溢污染衣物,不足则影响疗效。抗生素滴耳液如氯霉素滴耳液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
5、避免污染
滴管不可接触耳道或手指,用后及时盖紧瓶盖。开封超过1个月的滴耳液应丢弃。激素类滴耳液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滴耳液需避光保存,出现絮状物即停用。
日常需保持患儿鼻腔通畅,哺乳期婴儿避免平躺喂奶,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塞。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洗澡后擦干耳廓。饮食宜清淡,补充维生素A增强黏膜抵抗力。若出现持续发热、耳道流脓或平衡障碍,应立即复查耳镜。恢复期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损伤鼓膜。定期随访听力检测,警惕粘连性中耳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