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
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主要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肌肉无力、间歇性跛行等。腰椎骨质增生可能与长期劳损、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症状。
1、腰部疼痛
腰椎骨质增生早期常表现为腰部钝痛或酸痛,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可能向臀部放射。骨质增生刺激周围软组织或神经根时,疼痛可能加剧。
2、活动受限
腰椎关节活动度下降是典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弯腰、转身困难。晨起时僵硬感明显,活动后稍减轻。严重时日常动作如穿鞋袜可能受限,与骨赘形成及关节囊挛缩有关。
3、下肢麻木
增生的骨赘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感,多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常见于小腿后外侧、足背等部位,可能伴随针刺感或蚁走感,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加重。
4、肌肉无力
神经根长期受压可能导致支配肌肉萎缩无力,表现为足下垂、踮脚困难等。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肌力减退时,可能出现上下楼梯费力、易跌倒等情况。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异常。
5、间歇性跛行
腰椎管狭窄时会出现特征性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麻木加重,需蹲下休息缓解。与血管性跛行的区别在于症状缓解不需要停止行走,仅需改变体位如弯腰前倾即可减轻。
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疼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及时就医,通过X线、CT或MRI明确病情程度,必要时考虑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