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感冒都像是犯了中耳炎怎么办
感冒后反复出现中耳炎症状可能与鼻咽部感染扩散、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鼓膜穿刺引流、咽鼓管吹张术、鼓室置管术等方式干预。
1、保持鼻腔通畅
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易阻塞咽鼓管开口,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帮助减轻充血。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进入中耳。儿童需家长协助使用吸鼻器清理分泌物。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适用于细菌性中耳炎,能抑制中耳腔病原体繁殖。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将药液温度接近体温后滴入。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滴耳液。
3、鼓膜穿刺引流
当中耳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引发听力下降时,需在局麻下穿刺鼓膜抽出积液。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该操作可缓解耳闷胀感并获取积液进行病原学检查。
4、咽鼓管吹张术
通过导管向咽鼓管注入空气改善通气功能,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眩晕,操作后需观察是否出现耳鸣或耳痛加重。儿童需家长固定头部配合操作。
5、鼓室置管术
对每年发作超过4次或积液导致传导性耳聋者,可在全麻下植入通气管平衡鼓室内外压力。置管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脱落,通常6-12个月后管体会自行排出。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日常需加强体质锻炼减少感冒频次,感冒时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哺乳期婴儿应保持45度角喂奶姿势,成人戒烟以减少咽鼓管刺激。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长期积液导致鼓室粘连。急性期可热敷耳周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