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支原体感染肺炎
新生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新生儿支原体感染肺炎通常由母婴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导致,患儿可能出现体温不稳定、拒奶、口周发绀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显示斑片状浸润影。实验室检查中,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PCR检测支原体DNA阳性可辅助诊断。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红霉素肠溶片,重症需静脉给药。部分患儿可能并发胸腔积液或呼吸衰竭,需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感染风险较高,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这类患儿易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危重表现,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测。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心肌损害或脑膜炎,需联合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多系统治疗。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应同步接受支原体筛查,避免反复交叉感染。
患儿出院后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注意观察喂养情况及精神状态。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勤换洗,奶瓶等用具需每日煮沸消毒。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肺部发育,但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咳嗽加重、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或体温超过38℃,应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