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正确认识哮喘需要了解其发病机制、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规范管理方法,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1、发病机制
哮喘的核心病理改变是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狭窄。这种炎症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相关,常由过敏原、感染或环境刺激触发。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父母患有哮喘的儿童发病概率显著增加。
2、典型症状
哮喘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夜间和清晨症状加重。轻症者可能仅表现为慢性咳嗽或运动后胸闷,重症可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症状具有可逆性,经药物治疗或脱离过敏原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存在季节性发作特点,春秋季花粉高峰期症状明显。
3、诱发因素
常见诱因包括室内外过敏原、冷空气、呼吸道感染、运动及情绪波动。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室内过敏原可导致常年性发作,而花粉、柳絮等则引起季节性加重。空气污染物、烟草烟雾等化学刺激物会损伤气道黏膜,增加发作风险。胃食管反流和某些食品添加剂也可能诱发症状。
4、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肺功能检查显示可变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阳性。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可评估气道炎症程度。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原。儿童哮喘诊断更依赖临床症状和家族史评估,必要时进行试验性治疗辅助判断。
5、规范管理
哮喘治疗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配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急性症状。患者应掌握吸入装置正确使用方法,建立症状日记监测病情。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中重度患者需制定书面行动计划,明确急性发作时的处理流程。
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可改善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心理压力可能诱发发作,可通过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定期复诊评估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可实现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