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龈发炎肿痛怎么治疗
拔牙后牙龈发炎肿痛可通过冷敷、药物含漱、口服消炎药、局部清创、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牙龈发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创伤刺激、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食物残渣滞留等原因引起。
1、冷敷
拔牙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缓解肿胀疼痛。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需用毛巾包裹冰袋。超过24小时后可改用温热盐水漱口促进血液循环。
2、药物含漱
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聚维酮碘溶液每日含漱3-4次,每次含漱30秒。含漱药物能抑制口腔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含漱后30分钟内避免进食饮水。对碘过敏者禁用聚维酮碘,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3、口服消炎药
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阿莫西林针对需氧菌感染,甲硝唑对抗厌氧菌,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服药期间禁止饮酒,胃肠道不适者建议餐后服用。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
4、局部清创
若创口存在脓性分泌物或坏死组织,需由医生进行专业清创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拔牙窝,清除血凝块中的腐败物质,必要时放置碘仿纱条引流。清创后保持创面开放,避免过早闭合导致感染扩散。
5、调整饮食
术后3天内选择温凉流食如牛奶、米汤,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用健侧咀嚼,饭后用注射器轻柔冲洗创面。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促进黏膜修复。吸烟饮酒会延迟愈合,建议完全戒断1周。
拔牙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开创面刷牙,每日至少两次。睡眠时垫高枕头减轻面部充血。避免剧烈运动及频繁吐口水,防止血凝块脱落。若肿胀持续3天未缓解、出现发热或脓液溢出,应立即复诊排除干槽症或颌骨骨髓炎。术后1周内禁止使用吸管饮水,防止负压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