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脱皮怎么回事儿
脚脱皮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汗疱疹、掌跖角化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持足部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涂抹保湿霜、避免刺激物接触、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
1、真菌感染
足癣是最常见的病因,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导致,表现为脚底或趾缝脱皮伴瘙痒、水疱。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药物,鞋袜需每日消毒暴晒。
2、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或频繁洗脚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脚后跟皲裂脱屑。建议温水洗脚后立即涂抹含尿素软膏,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3、接触性皮炎
劣质袜子染料或橡胶鞋材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红斑、脱皮。需更换纯棉透气鞋袜,严重时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4、汗疱疹
手足多汗症患者易在脚掌出现深在性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环状脱皮。可短期使用卤米松乳膏控制炎症,配合明矾溶液泡脚减少出汗。
5、掌跖角化病
遗传性或获得性角质代谢异常会导致脚底皮肤增厚、脱皮,可能伴随疼痛。需长期使用维A酸乳膏软化角质,严重者需口服阿维A胶囊。
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网面运动鞋,避免穿塑料拖鞋或胶鞋;每天用温水清洗后彻底擦干趾缝,定期修剪过厚角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E及锌元素,有助于皮肤修复;若脱皮持续加重或出现渗液、脓疱,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斑贴试验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