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受伤了走路就疼怎么办
脚后跟受伤后走路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调整鞋具等方式缓解。脚后跟疼痛可能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刺、外伤、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行走活动,避免患足负重。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减轻脚跟压力。建议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一般需要完全休息3-5天,待疼痛明显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活动。
2、冷敷热敷
受伤初期48小时内应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可减轻肿胀和炎症反应。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冷热敷时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或烫伤。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若存在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冲击波治疗对慢性筋膜炎效果显著。康复期可进行跟腱拉伸训练,用毛巾牵拉足底筋膜。建议每日进行3组,每组15-20次,注意动作轻柔缓慢。
5、调整鞋具
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可使用硅胶足跟垫减轻压力,夜间穿戴足踝支具保持拉伸状态。建议选购专业足踝矫形器,定制个性化鞋垫改善生物力学异常。
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运动前做好热身,选择塑胶跑道等柔软场地锻炼。饮食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可适量食用牛奶、鸡蛋、西蓝花等食物。若疼痛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红肿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