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指由前庭神经或内耳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眩晕,主要表现为突发旋转感、平衡障碍伴恶心呕吐。常见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头部位置变化诱发短暂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与耳石脱落有关。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改善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循环。
2、梅尼埃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伴耳鸣耳闷,每次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与内淋巴积水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长期需限制钠盐摄入。
3、前庭神经炎
突发持续剧烈眩晕伴自发性眼震,无听力障碍,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导致。早期可使用泼尼松龙片减轻神经水肿,配合前庭康复训练促进代偿。
4、迷路炎
中耳炎扩散至内耳时可引发眩晕伴听力下降,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5、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发作与偏头痛症状交替出现,持续5分钟至72小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预防发作。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快速转头或体位骤变,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并防止跌倒。饮食需低盐低咖啡因,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耳石稳定。急性发作后应循序渐进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注视稳定性练习、平衡训练等,若症状反复或加重需及时复查前庭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