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后背疼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后背疼痛可能由骨质疏松、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内脏疾病反射痛、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干预、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后背疼痛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钙质流失、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疼痛加剧、身高变矮等症状。轻度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改善,严重者需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抗骨松治疗,日常需增加奶制品和日照时间。
2、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筋膜慢性损伤,常见于长时间家务劳动或姿势不当的老年人,疼痛多呈酸胀感且活动后加重。建议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配合微波理疗促进血液循环,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提重物和突然转身等动作。
3、脊柱退行性变
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可压迫神经根引发疼痛,多伴有下肢麻木或行走无力等症状。急性期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椎管狭窄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平时应睡硬板床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4、内脏疾病反射痛
胆囊炎、胰腺炎等腹腔脏器病变可能放射至后背,疼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伴对应脏器症状。如胆绞痛多位于右肩胛区,心肌梗死可表现为胸背压榨性疼痛。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急性胆囊炎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同时完善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
5、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放大疼痛感知,表现为广泛性后背不适但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此类患者可尝试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家属应多陪伴交流,鼓励参与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
老年后背疼痛患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避免久坐久站,建议选择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或游泳。饮食应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摄入,适量补充坚果和深海鱼类。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时,须及时排查肿瘤等严重疾病。夜间疼痛者可尝试侧卧时在两膝间垫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