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患了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可通过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关节变形、摩擦感等症状判断。骨性关节炎通常由年龄增长、关节劳损、肥胖、遗传因素、关节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诊断。
1、关节疼痛
骨性关节炎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关节疼痛,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多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手指关节等负重关节,呈钝痛或酸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持续存在,甚至夜间加重。疼痛可能与关节软骨磨损、骨赘形成、滑膜炎症等因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
2、关节僵硬
骨性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晨僵,即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僵硬,活动后逐渐缓解。晨僵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与关节滑液分泌减少、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有关。患者可通过热敷、适度活动等方式改善僵硬症状。若僵硬持续时间超过一小时,需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疾病。
3、活动受限
骨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下蹲受限、握力下降等。活动受限与关节软骨破坏、骨赘增生、肌肉萎缩等因素有关。患者可通过关节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关节活动度。严重者可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4、关节变形
骨性关节炎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手指关节结节性膨大等。关节变形与软骨下骨重塑、骨赘形成、韧带松弛等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可延缓关节变形进展。患者需避免关节过度负重,肥胖者应控制体重。
5、摩擦感
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活动关节时可能出现摩擦感或捻发音,与关节软骨粗糙、骨面直接接触有关。摩擦感多伴随疼痛出现,提示关节退变较严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关节腔注射,润滑关节面。
怀疑患有骨性关节炎时应及时就医,通过X线、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钙质、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必要时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分散关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