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野甘草的常见用法主要有内服煎汤、外用捣敷、泡茶饮用、配伍入药、制成膏剂等。野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使用时需遵医嘱。
1、内服煎汤
野甘草可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煎煮后内服,常用于缓解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症状。煎煮时取干燥野甘草5-10克,加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后取药液分次温服。脾胃虚寒者慎用,避免加重腹泻症状。
2、外用捣敷
新鲜野甘草捣烂后可直接外敷患处,适用于皮肤疮疡、蚊虫叮咬等局部炎症。使用时取适量新鲜叶片洗净捣碎,敷于清洁后的皮肤表面,每日更换1-2次。皮肤破损处禁用,敷用后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
3、泡茶饮用
干燥野甘草切片后可单独或搭配菊花、金银花等泡茶,适合日常清热降火。取3-5克野甘草加入沸水冲泡,加盖焖泡5-8分钟后饮用。不宜长期连续饮用,孕妇及低血糖人群应避免饮用。
4、配伍入药
野甘草常与桔梗、薄荷等组成复方制剂,如甘桔汤、清咽利膈汤等传统方剂。配伍后可增强利咽解毒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黄。需由中医师辨证后开具具体配伍方案。
5、制成膏剂
野甘草提取物可制成外用软膏或含片,如复方甘草酸苷软膏、野甘草含片等成药。膏剂适用于口腔溃疡、皮肤湿疹等病症,含片能缓解咽喉干燥不适。使用前需确认无药物过敏史。
使用野甘草时应注意区分品种,避免误用有毒植物。新鲜野甘草汁液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处理时建议佩戴手套。内服需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发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慢性病患者及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师,不可替代正规药物治疗。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影响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