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绞痛综合征是什么
婴儿腹绞痛综合征是指健康婴儿出现的反复哭闹、烦躁不安现象,通常与胃肠功能未成熟有关,多在出生后2周至4个月发生。
1、发病机制
婴儿腹绞痛可能与肠道神经发育不完善有关,肠蠕动节律紊乱导致阵发性腹痛。部分婴儿存在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肠道产气增多刺激肠壁引发疼痛。早产儿因胃肠激素分泌不足更易发生。
2、典型表现
每日固定时间发作性哭闹,多在傍晚或夜间,持续3小时以上。发作时面部潮红、双腿屈曲、腹部胀硬,排气或排便后缓解。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发作间期无异常表现。
3、鉴别诊断
需排除肠套叠引起的阵发性哭闹,后者伴有果酱样大便和呕吐。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进食后哭闹、弓背姿势。先天性巨结肠有排便困难、腹胀呕吐等症状。
4、缓解措施
采用飞机抱姿势减轻腹部压力,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排气。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摄入奶制品、咖啡因等易致敏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
5、医疗干预
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滴剂缓解腹胀,或口服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对部分婴儿有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也可改善消化功能。
保持喂养后拍嗝15分钟,避免过度喂养。使用襁褓包裹增加安全感,白噪音或轻柔摇晃有安抚作用。记录每日发作时间与饮食日记,若伴随发热、血便、呕吐胆汁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多数患儿4-6月龄后症状自然缓解,不影响远期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