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是怎么回事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能与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椎稳定性下降、局部炎症反应、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眩晕、头昏、恶心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椎动脉受压
颈椎退变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类头晕常在转头时加重,可能伴随视物模糊或耳鸣。治疗需避免突然转头,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循环,配合颈椎牵引减轻压迫。
2、交感神经刺激
颈椎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丛时,可能引发血管痉挛性头晕,多伴有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建议使用颈托限制活动,可选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超短波治疗缓解刺激。
3、颈椎稳定性下降
椎间盘退变或韧带松弛会导致颈椎失稳,头颈部活动时可能牵拉神经血管结构。此类头晕具有体位相关性,需加强颈深肌群训练,严重时考虑颈前路椎间融合术。
4、局部炎症反应
颈椎小关节或软组织炎症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发头晕,常伴颈肩部疼痛。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抗炎,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炎症吸收,同时纠正不良坐姿。
5、脑供血不足
长期颈椎病变可能导致慢性脑血流灌注减少,出现持续性头昏沉感。需监测血压血脂,可选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微循环,必要时行椎动脉血管成形术。
颈椎病患者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建议进行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每日做颈椎米字操3-5次。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钠盐摄入。若头晕频繁发作或伴随肢体麻木,应及时进行颈椎MRI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