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后起水泡怎么办

关键词: #水泡
关键词: #水泡
虫咬后起水泡可通过冷敷处理、消毒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虫咬后起水泡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引起。
虫咬后出现水泡可立即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患处,每次持续5-10分钟。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瘙痒疼痛感,防止水泡进一步扩大。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冷敷间隔至少2小时,皮肤破损时禁用。
用碘伏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水泡周围皮肤,每日2-3次。消毒时不可刺破水泡,保持创面干燥。若水泡自然破裂,需清除渗出液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
局部可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过敏反应,或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水泡。合并感染时可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药物需薄涂于水泡周围,避开破溃处。用药前应清洁双手,过敏体质者慎用激素类药膏。
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合并全身症状如发热需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抗感染。药物使用不超过3天,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异常者须遵医嘱调整剂量。
若水泡直径超过1厘米、持续增大或出现化脓,需及时就诊。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全身过敏反应时立即急诊处理。医生可能进行水泡抽吸、创面清创等操作,严重感染者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虫咬后应避免搔抓水泡,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海鲜、辛辣食物以防加重过敏。外出时使用驱蚊液,居家安装纱窗蚊帐。观察3天水泡未消退或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须到皮肤科或急诊科进一步诊治。日常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理积水容器减少蚊虫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