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崴脚骨折症状
小孩崴脚骨折症状主要有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和骨擦感。崴脚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不完善、运动损伤、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局部肿胀
崴脚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引起肿胀。肿胀通常在受伤后立即出现,并逐渐加重。家长可以让孩子抬高患肢,避免负重活动,有助于减轻肿胀。如果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剧烈疼痛,需警惕血管神经损伤。
2、疼痛
骨折断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会引起明显疼痛,孩子在活动或触碰患处时会哭闹抗拒。疼痛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家长可以先用冰袋冷敷缓解疼痛,但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物。若疼痛无法缓解或夜间加重,可能存在骨折移位风险。
3、活动受限
由于骨折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孩子会本能地保护患肢不敢活动。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无法完成正常行走、跳跃等动作。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步态变化,避免强迫活动造成二次损伤。部分隐匿性骨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活动受限。
4、畸形
严重骨折可能导致肢体外观异常,如踝关节明显歪斜、足部旋转畸形等。这与骨折断端移位、关节脱位有关。家长发现明显畸形时不要自行复位,应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后立即就医。儿童骨骼塑形能力强,及时复位可获得良好预后。
5、骨擦感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这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但家长不应刻意检查此症状,以免加重损伤。儿童青枝骨折可能没有典型骨擦感,需要通过X线检查确诊。病理性骨折可能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家长发现孩子崴脚后应第一时间停止活动,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冷敷。可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但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将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减少肿胀。避免热敷、按摩或涂抹药膏。24小时内不要让孩子负重行走,使用拐杖辅助活动。饮食上多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适量增加维生素D含量高的鱼类、蛋黄。保证充足睡眠促进骨骼修复。若48小时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等异常,需立即复查排除并发症。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足趾抓毛巾等轻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