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疾病的原因
心脏瓣膜疾病可能由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及心肌病等因素引起。心脏瓣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痛、水肿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1、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可导致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增厚粘连。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选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行瓣膜成形术。
2、退行性瓣膜病变
老年性钙化性瓣膜病常见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与年龄相关的胶原纤维退化有关。典型表现包括活动后晕厥、心绞痛等。轻中度病变可用盐酸贝那普利片延缓进展,重度狭窄需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定期心脏超声监测至关重要。
3、感染性心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瓣膜可形成赘生物,多见于有基础心脏病变者。特征性症状包括发热、Osler结节、Janeway损害等。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赘生物直径超过10毫米时建议手术清除。
4、先天性瓣膜畸形
胚胎发育异常可导致二叶式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等结构缺陷。儿童期可能出现生长迟缓、紫绀等症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可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严重病例需在学龄前完成瓣膜球囊扩张术。妊娠期需加强胎儿心脏超声筛查。
5、心肌病继发改变
扩张型心肌病引起心室扩大可导致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患者常有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表现。治疗基础疾病可选用盐酸胺碘酮片调节心律,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限制钠盐摄入和限制液体入量能减轻心脏负荷。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60%。定期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需警惕心衰加重。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剂量,用药期间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