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分类有哪些
膀胱炎主要分为急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和化学性膀胱炎五种类型。
1、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起病急骤,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部分伴有下腹部胀痛或血尿。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同时建议多饮水促进排尿。
2、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病程超过6周,多由急性膀胱炎迁延不愈或反复感染导致。症状较急性期轻微但持久,可能伴随排尿不适、夜尿增多。需通过膀胱镜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治疗强调足疗程抗生素如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配合膀胱灌注治疗,日常需避免憋尿和刺激性饮食。
3、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非感染性炎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膀胱黏膜防御功能缺陷有关。典型表现为膀胱充盈时剧烈疼痛,排尿后缓解,尿常规检查常无异常。诊断需结合膀胱水扩张试验或活检。治疗包括口服戊聚糖多硫酸钠胶囊、膀胱灌注二甲亚砜溶液等,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4、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因电离辐射损伤膀胱黏膜所致。症状多在放疗后数月出现,包括尿频、血尿甚至膀胱挛缩。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溃疡。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使用止血芳酸注射液控制出血,严重血尿需行膀胱灌注甲醛溶液,日常需保持饮水量。
5、化学性膀胱炎
化学性膀胱炎由膀胱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引发,如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膀胱灌注药物等。临床表现为排尿灼痛、血尿,膀胱黏膜呈现化学性损伤特征。治疗需立即停止接触致病物质,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行膀胱冲洗。长期接触化学制剂者应定期进行尿常规监测。
膀胱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出现排尿异常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腰痛时需及时就医。不同类型膀胱炎的治疗周期差异较大,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防止复发或进展为慢性病变。
相关推荐
02:07
01:35
02:54
01:52
02:3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引起膀胱癌是怎么得的
- 2 膀胱癌严重吗
- 3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 4 膀胱癌怎么引起的
- 5 什么是膀胱癌
- 6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 7 膀胱癌怎么得的
- 8 膀胱癌是怎么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