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长了息肉怎么办
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处理。胃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反流、遗传因素、慢性胃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
1、内镜下切除
对于直径超过5毫米或有癌变风险的胃息肉,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常见术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需禁食6-8小时,之后逐渐恢复流质饮食。切除后1-3个月需复查胃镜确认无复发。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规范使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伴有胃酸反流者可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或铝碳酸镁咀嚼片。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定期随访
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一年每3-6个月复查,之后根据病理结果调整随访间隔。随访期间出现黑便、腹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4、调整饮食
避免腌制、熏烤、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如西蓝花、胡萝卜、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高温油炸。
5、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BMI建议维持在18.5-23.9。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胃息肉患者日常需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饮食应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压力。术后患者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所有治疗均需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