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性耳朵聋的原因
传导性耳聋可能由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听骨链中断、耳硬化症等原因引起。传导性耳聋通常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外耳道耵聍栓塞
外耳道耵聍栓塞是传导性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耵聍过多或过硬可能堵塞外耳道,导致声音传导受阻。患者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或由医生用耵聍钩取出。日常应避免自行掏耳,防止损伤外耳道皮肤。
2、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多由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穿孔后声波传导效率降低引发听力减退。患者常伴有耳痛、耳漏、耳鸣等表现。小穿孔可能自愈,大穿孔需手术修补如鼓膜成形术。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
3、中耳炎
急性或慢性中耳炎可因炎性渗出物影响听骨链活动导致传导障碍。症状包括耳痛、耳胀、发热及脓性分泌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呋麻滴鼻液改善咽鼓管功能。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可能需要鼓室置管术引流。
4、听骨链中断
听骨链中断常因外伤或中耳胆脂瘤破坏听小骨连接所致,表现为突发性听力下降。确诊需结合颞骨CT检查,治疗多需行听骨链重建术,如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植入。术后需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5、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是骨迷路异常骨化固定镫骨引起的进行性听力下降,多有家族遗传倾向。早期可试用氟化钠片延缓病情,显著听力障碍者需行镫骨切除术或人工镫骨植入。患者应避免长期噪声暴露,妊娠可能加速病情进展。
传导性耳聋患者应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中耳压力的行为。出现听力变化时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病因。多数传导性耳聋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听力,但耳硬化症等疾病可能需要长期随访管理。日常注意远离噪声环境,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耳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