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牵引的步骤有什么
跟骨牵引的步骤主要有术前准备、定位消毒、局部麻醉、穿刺牵引、固定调整等。跟骨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牵引骨骼以复位或固定的治疗方法,常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的治疗。
1、术前准备
术前需评估患者病情,明确牵引指征,排除禁忌证。准备牵引器械包,包括牵引弓、克氏针、电钻、无菌敷料等。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取得配合。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足部悬空便于操作。
2、定位消毒
确定跟骨穿刺点,通常位于跟骨结节下1厘米偏内侧处,避开重要血管神经。用碘伏溶液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皮肤3遍,范围超过穿刺点15厘米。铺无菌洞巾,建立无菌操作区域。
3、局部麻醉
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穿刺点处行局部浸润麻醉,先皮内注射形成皮丘,再向深层组织注射。麻醉范围应包括穿刺针道及周围软组织,确保操作无痛。麻醉生效后测试痛觉消失情况。
4、穿刺牵引
术者戴无菌手套,持电钻将克氏针垂直穿过跟骨,保持针与足底呈15度角。穿刺时注意控制力度,避免穿透对侧皮质过多。确认克氏针位置正确后安装牵引弓,连接牵引绳和重锤。
5、固定调整
调整牵引方向与力度,通常初始重量为体重的1/7-1/10。用无菌敷料包扎针眼处,定期更换。每日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松动,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根据X线复查结果调整牵引重量和时间。
跟骨牵引期间应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患者需卧床休息,适当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促进骨骼愈合。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复位情况,牵引时间一般为4-6周,具体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如出现针道感染、牵引失效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




